重建神經精神醫院 / Wooyo Architecture
建筑師: Wooyo Architecture
面積: 3400 m2
項目年份: 2019
攝影師:YHLAA
主創建筑師: Hom Liou
設計師: Hsueh Chih Chang, Forrest Chiang, Jadan Tang
City: 新北
“向外看的人做著夢,向內看的人醒著” - 榮格
現有的神經精神醫院位于一個斜坡上。在外面,入口需要新的控制門和殘障通道。由于相鄰的四層高擋土墻,醫療大樓缺乏足夠的日照。由于缺乏預算,建筑物被無法更改位置的機械管道覆蓋。在內部,內部需要重新設計以適應新醫療服務的需求。
作為設計師,我們希望重新審視該研究所的形象,重建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的關系,希望以現代醫學的觀點重新詮釋神經精神病學,并從心理學層面(精神層面?)提升設計感。
首先,我們將門和安全柱向后移。添加一個新的有屋頂的廢物處理空間,并與相鄰的存儲設施共享空間。重新設計醫療大樓前的開放區域,延長車道,減小坡度。適應S形無障礙的環形綠色通道,并種植高大的樹木,以減小擋土墻的視覺沖擊。
然后,我們去除了醫療大樓的屋檐,并在距現有墻壁60cm處添加一層金屬網。在覆蓋了舊的管道并提供了足夠的防雨保護之外,同時金屬絲網使空氣流動并使光線反射到內部。舊的墻壁和新的金屬網形成了建筑物的新表皮,它定義了新與舊,外部與內部,并且在白天和夜晚都呈現出不同的外觀。
景觀是有機的。建筑墻體得到簡化。內部是對幾何和雙重性的詮釋。負空間提供空間,實體是存儲空間和家具。物體之間似乎是獨立且分散的。盡管功能可能有所不同,但有些可能具有相同的形狀。例如安全柱和接待處柜臺都有著相同的圓柱形狀。相同的方法應用于精神病院的內部。
相似與現代神經精神病學的概念相呼應,醫院的半透明表皮充當了內部和外部之間的過濾器/接受器,使景觀與內部幾何形狀融為一體。身體是受體,大腦是編輯器。零碎的信息會被接收,解碼和編輯以構成現實。相反,量子物理學聲稱外在現實是內在意識的實現。醫學科學原理定義的創傷性大腦是無法對現實做出反應的大腦,如果沒有明確定義什么是絕對現實。也許正常的人和病人一樣都在做夢。區別兩者的不是病癥,而是對外部含義的固執。
來源:本文轉載自網絡
我們重在分享,尊重原創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!
- 時間 2023-06-25 /
- 作者 /